先認識吉川英治
《太平記》是HNK第二十九部大河劇,自1991年1月6號始播,結束於1991年12月8日,創下26%-34.6%的高收視率。劇本主要採自號稱日本「百萬人的文學」、「國民作家」的吉川英治(1892-1962),其一生最後完成的巨著《私本太平記》。
吉川英治自幼與文學結緣。10歲時,投稿時事新報社刊物《少年》,獲得刊用,之後便不斷向報社投稿小說。同時,對於俳句、繪畫都頗具興趣。11歲,吉川英治家道中落,在經濟壓力下得不斷打工,曾任印章店學徒、活版工、雜貨店店員、水泥匠、船具工、螺絲釘工人、泥金畫師、廣告文稿編輯等工作。直至30歲,才在東京每夕新聞家庭部穩定下來,除擔任寫作童話的工作外,不斷於報刊上發表、連載小說。
32歲,吉川英治的《鳴門秘帖》於《大阪每日新聞》嶄露頭角,鞏固其大眾作家的地位。接著,持續於《週刊朝日》、《富士》、《大阪朝日新聞》、《新愛知新聞》、《河北新報》、《北海時報》、《東京日日新聞》、《少年世界》、《朝日新聞》、《讀賣新聞》、《日乃出》、《中央公論》、《全讀物》、《星期日每日》、《婦人俱樂部》、《小說公園》、《文藝春秋》與《日本》(講談社出版的月刊雜誌)等刊物上執筆。
其主要作品如下:
· 親鸞記(1923年1月、毎夕新聞社)
· 坂東侠客陣(1926年11月、講談社)
· 神州天馬侠(1926年12月、講談社)
· 剣難女難(1926年12月、講談社)
· ひよどり草紙(1927年8月、講談社)
· 万花地獄(1929年6月、平凡社)
· 貝殻一平(1930年、先進社)
· 檜山兄弟(1937年7 - 8月、新潮社)
· かんかん虫は唄ふ(1932年、春陽堂)
· 鳴門秘帖(1933年、講談社)
· 燃える富士(1934年4月、新潮社)
· あるぷす大将(1935年1月、改造社)
· 新編忠臣蔵(1936年、新潮社)
· 親鸞(1938年7月、講談社)
· 宮本武蔵(1936年5月 - 39年9月、講談社)
· 三国志(1939年5月 - 1940年、講談社)
· 源頼朝(1941年1月、朝日新聞社)
· 梅里先生行状記(1941年9月、朝日新聞社)
· 新書太閤記(1941年、新潮社)
· 上杉謙信(1942年9月、朝日新聞社)
· 黒田如水(1943年12月、朝日新聞社)
· 高山右近(1949年、読売新聞社)
· 大岡越前(1950年1月、同志社)
· 新・平家物語(1951年、朝日新聞社)
· 平の将門(1952年、六興出版)
· 私本太平記(1959年4月 - 1962年4月、毎日新聞社)
· 新・水滸伝(1960年1月 - 63年、講談社)
至今,宮本武藏與左左木小次郎於巖流島決鬥一事,之所以廣為人知,可說拜吉川英治之賜。為人津津樂道的精彩小說《宮本武藏》,從1935年開始在《東京朝日新聞》和《大阪朝日新聞》連載後,隔年便馬上開始拍成電影,可見《宮本武藏》在當時風靡的程度,絕對不在今日之下,展現吉川文學的作品魅力足以貫穿時代。
林水福將吉川英治的作品分為三期,認為「《宮本武藏》是吉川文學第二期的代表作,拓展了大眾文學的新領域。……在所有有關宮本武藏的作品中,最膾炙人口,評價也最高的是吉川的《宮本武藏》。」而吉川英治創作具有『富曲折變化的人生與堅毅不拔的「求道」精神』、『根植於人性的「達觀」精神』以及「母愛以各種方式被呈現、強調」等特色,使讀者可經由風霜洗鍊的文字中,感受小說中的人生、人性與找尋自我的道路。
下一篇開始進入真正的主題-《私本太平記》,即為吉川的第三期作品,重視「時代的潮流,以及探討推動歷史的力量。」但我看《太平記》卻另有感觸,細待下文。
(上圖為宮本武藏所繪)
參考網站:
2. 維基百科—吉川英治
4. 吉川英治紀念館
5. 維基百科-宮本武藏